《孟子与滕文公、告子》人贵自立-k8凯发棋牌
《孟子与滕文公、告子》人贵自立
孟子曰:“欲贵者,人之同心也;人人有贵于己者,弗思耳。人之所贵者,非良贵也。赵孟之所贵,赵孟能贱之。《诗》云:‘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。’言饱乎仁义也,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。令闻广誉施于身,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。”
这是讲做人,有修己以俟天命的意思。在佛家讲做人是自利然后利他,自己连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,站不起来,也就不必谈利他了,因为任何利他的事都不可能做到。所以要先求“天爵”,然后自利,再说利他。
一般人,先求富贵,靠人提拔。孟子说:“欲贵者,人之同心。”哪个人不想贵,不想地位高?现代许多人都喜欢上电视,在电视上出名,这都是富贵功名。可是“人人有贵于己者,弗思耳”,我们自己的本身之中,有一个最贵重的东西,没有去找,因为不愿用自己的头脑,去建立自己的人格;只想靠别人帮忙,升官、发财、出名,真是可怜。要知道“人之所贵者,非良贵也”,一般人认为这人了不起,所贵重的只是他的“知名度”罢了。只要“知名度”高就是好的,并不问他为什么有“知名度”。
但是“赵孟之所贵,赵孟能贱之”,别人今日看重你,明日亦可以轻视你,像赵孟这个晋国权威大臣,他给谁官做,谁就有官做;给谁富贵,谁就能富贵。可是他一不高兴,也随时剥夺了你的富贵,甚至把你关起来。把他当作靠山又有什么用?到底不像人格、学问,那是自己建立的,不是求人求来的,这才是真的贵。靠外面的因缘凑合起来的功名富贵,是不能算数的。
孟子再引用《诗经·大雅》章《既醉》篇中“既醉以酒,既饱以德”的诗句说:有一种情分是请人吃饭,准备酒肉,当然这是普通一般人;而了不起的人,则以道德、修养、学问,使人能有所成就,所以不愿像普通人那样,贪图别人所给的酒肉口腹享受,而没有仁义的修养。有了人格、道德、修养,在学问方面有了好的成就,大家都知道了,千秋后世都会崇敬。像诸葛亮七擒孟获于边疆之事,直到现代为止,那些地区对于中原过去的人,还是说“你是孔明那边的人”,而肃然起敬。这就是有了“令闻广誉施于身”,有了道德修养学问才是人格成就,那不是人家送的一件漂亮衣服;外面穿的衣服虽漂亮,这漂亮是假的,一时的,要内在真正的美丽才是真的,也是永恒的。
孟子曰:“仁之胜不仁也,犹水胜火。今之为仁者,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;不熄,则谓之水不胜火。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。亦终必亡而已矣。”
这一段,文字很简单,不必多作解释。就是说,在本质上,行仁道可以消弭不仁,就像水能灭火一样。又如个人学佛学道,学好了可以成圣人,在社会上仁道行通了,就不会有不仁的人。但是在个人修养上来讲,不能一蹴而就,像有人学佛打坐,一次就想入定,二次就想悟道,三次就想成佛了。这就是“犹以一杯水,救一车薪之火也”,这样救火,不但救不了火,反而使火更大。以这种态度、观念来做学问,讲修养,虽然想求仁,结果反而更不仁。以这样心理求道、修道,不如不求道不修道反而更好一些。人心贪多务得,求几天道就想成佛,这贪心多大!这种心理求道,非失败不可。至于社会上的人,行仁义的太少,不仁的人太多,就像用一杯水,想去浇熄一车子燃烧的烈火一样,也就是说,想把这不仁的社会,一下改变为仁义的社会,是不可能的。如果因此认为仁本来就胜不了不仁,那又是错误了,持这种观念的人,就是不仁之中最不仁的了,这种想法也终必灭亡。
孟子曰:“五谷者,种之美者也;苟为不熟,不如荑稗。夫仁,亦在乎熟之而已矣。”
孟子接着说:稻子、麦子、高粱、粟米等五种谷类是好粮食,如果种下去没有收获,又有何用?我国以农立国,几千年来五谷为粮食的根本,最为重要。但是今天下种,就想明天收成,后天就端到饭桌上食用,绝不可能,一定要等它成熟。不熟的五谷,还不如那种相似谷类的荑草、稗草。其次是做饭,要看煮熟没有,不可以米刚下锅,尚未蒸熟就吃。所谓的仁,也是一样,重点是成熟没有。一般人修道、做学问也是如此,就像饭未熟就拿来吃了,没有用的,一定要下工夫才行。
最后他作结论:
孟子曰:“羿之教人射,必志于彀;学者亦必志于彀。大匠诲人,必以规矩;学者亦必以规矩。”
羿是上古三代以前有名的武将,他的太太,就是相传人类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嫦娥。羿求得了长生不老的灵药,可是还差一样药引子,要到天山以北的白玉江中找。于是,他叫妻子嫦娥守住已得的药,自己去找药引。但在他回来时,发现嫦娥已经飞向月球去了,因为她在附近找到了药引。当时羿的地位很高,权力很大,武功也很高,尤擅于射箭,在百步之外,拉满了弓,可以射断一根头发。那时,天上有十个太阳,大地上极热,遍地苦旱,他射下了九个太阳。我们要注意,那是大禹治水以前的事,当时中国的河川湖海形势,是不是现在这样,乃至于台湾是不是尚在海底,或与大陆相连?他射下的九个太阳,是不是现在一样的太阳,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,是不是和现在一样?这些中国古代有关地球物理的资料,都值得研究,可惜我们没有好好运用。
羿这个人的确是有的,在几十年前,就曾有射箭高超的人,在第一箭射出后,第二箭追上去,射中第一箭的箭尾,破的而入;也有玩两支手枪的,第一枪发出,第二枪射中了先发的子弹。
孟子说,羿教人射箭,一定教人拉满弓,射中目标;跟他学的人,也一定要跟他学到拉满弓的本事,才能射中红心。做学生的,一定要学到和老师一样,但在禅宗而言,这还不够,禅宗祖师说:“见齐于师,减师半德;见过于师,方堪传授。”学生的学问、道德,和老师一样,但是老师经验多了很多,学生还差一半。所以希望自己教的学生,超过了老师,这样文化才有进步。
一个工艺的匠人,在教导别人时,“必以规矩”,必定是按规矩教的,学习的人,也一定要照规矩,方的就是方的,圆的就是圆的。如果以为自己很聪明,不必依规矩,一定不会成功,也就是孟子所说的:“亦终必亡而已矣。”所以要想成大功立大业的人,必须要走老实踏实的路子,基础上必须依照规矩,不可自作聪明。
《告子》的上篇,从人性的问题,讨论到这里。有人或者会问:人性是人性,谈到拉弓射箭,那和人性有什么关系?实际上,这正是人性问题。举例来说,普通人跟人学修行,想明心见性,在初学的时候,能依规矩去学,或者会有成功的希望,这就是结论。书名:孟子与滕文公、告子
#告子 #南怀瑾全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