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与离娄》由博而约的教育-k8凯发棋牌

《孟子与离娄》由博而约的教育

孟子曰:「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。自得之则居之安,居之安则资之深,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。」

孟子曰:「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。」

孟子说,人的修养,是要恢复到「赤子之心」的境界,要怎样才能达到呢?不能以填鸭式的教育硬塞,要以启发式的教育使其自得,这和后世禅宗的教育相同。我们知道,禅宗祖师的教育方法、所走的路线都是这样,也就是「深造之以道」,才能达到「道」的境界。

什么是道的境界?在这里暂以孟子的观念来解释,就是恢复到「赤子之心」的境界,也就是由后天修养回复到先天的境界。

要怎样才做得到呢?要他「自得」,也就是自悟。假使不是「自得」而是被教的,就不能活用。例如现在有许多人学修道,学打坐,一开口就说:老师教我这样打坐的,好像是为老师而修道、打坐的。老师教了重点,教了方法,自己就要能够活用;自己不去体会,不去活用,这就是不能够自得,而是拿到鸡毛当令箭了。

禅宗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:「悬崖撒手自肯承当,绝后方苏欺君不得」,意思就是学问修养要自得,自己启发自己的灵智,就是道的境界;不是从老师那里填塞进来的,也不是接受的。否则就变成了宗教的教条式信仰,那并不是道。

只有自得的,则能「居之安」;而「居之安」并不是指房子住得好,是指平常都在自己所得的本位中。「居之安则资之深」,这个「资之深」,不是现代语老资格的意思,「资」是资用,也就是说,平常处世可以应用你的道。因此出世、入世都在道中行,则「取之左右逢其原」,出家也好,隐居也好,不出家也好,为官也好,都处在道中。所以学问之道要「自得」。

过去圣人的言教,都是要我们能够求其自得,这也是从「赤子之心」来的。学问的修养、道的修养,都是这个原则,要「自得」。而学问以外的培养,则要学识。严格说来,学问就是道,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、写文章等,那只是学识。

孟子说:「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」,学问之道,必须知识渊博,不走渊博的路线不行。要在渊博以后,再求专精;就是各种知识都懂了,然后再在专门的学识上做深入的研究。

现在医学院的教育方式很不错,最初一两年,对于医学上每一科每一部门都要学习;最后才专门深研一科,或内科,或外科,或牙科,或耳鼻喉科等,分科越来越细越专门。但社会上一般教育很糟,越专门则越不通。现代的「博士」,实际上并不博,只是专家的代号。现在所谓的专家,是独门深入到牛角尖中的学问,除了他所专的以外,对于别的知识就完全茫然。这种只求专门的求学方式,在目前这个时代,也许觉得是好的;但可以预见的是,五十年后将成为人类的大害,到时可能后悔,才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方式。

过去中国教育,学生并不是专学作文;现代的青年误认为过去的读书人只是读国文而已,这真是笑话。我国古代的教育,当然是以国文为主,但是仅以一部《礼记》来说,几乎天文、地理无所不谈,熟读了这些书之后,样样都通达了,那是从博而后约的。现代的教育,目的在求专,开始那一点点的博只是作为陪衬。这种情形,将来会使人类文化出大问题,这又是一个专题,牵涉太大,只好暂且不谈。这里我们只了解孟子的主张,是由「博学而详说之,将以反说约也」,最后归纳而进入专。

这一段谈博与专,上一段谈自得,两段连起来看,自得的是「道」,恢复「赤子之心」,就是人类天然本性的修养,不被后天物欲环境所污染。对于知识,则先求渊博,再求专门,与道的修养并不违背。

#孟子与离娄 #南怀瑾全集
发表评论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