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孟子与离娄》社会福利要方法-k8凯发棋牌

《孟子与离娄》社会福利要方法

我们现在回到《孟子》,继续讲我们的经学,不讲文学了。《孟子》也是经书,所谓四书五经都是经典。孟子对这段话的结论是,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,而不以仁,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。《诗》云:‘谁能执热,逝不以濯?’」他说现在的人,不管大小学国,都想「无敌于天下」,但是都没有行仁政。

其实,我们现在提到社会福利,那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文化所产生的。记得小的时候,我在念书,人家问:你想学什么?我说想学社会福利。在几十年前,这是最新的一门学问。现在书读多了,再回转来看,我们中国人早就有了。清朝初年有一部书,是地方官必须要读的,叫《福惠全书》,就是社会福利方面的。

严格地讲起来,西方的福利观念,仍然是工商业时代的思想;而中国的福惠观念,比福利就好多了。先拿观念来讲,福惠当然也包括了福利,但是其中有一种爱,像佛家的布施,尽量施出去的味道。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又很多了,西方的社会福利观念,跟我们中国这个福惠观念来比较,相差两千年之久,具体的名词提出来,中国至少比西方还早一百多年。所以文化的比较,必须要多读书,才能够了解。

现在回转来讲到仁的方法,就是用之于行政做人做事的方法,原则上要把握住福惠才行。至于具体的方法,就要灵活运用了,因为方法是因时间、空间而变动,不是呆板的,不是规定条文就能概括全部的。所以如果把孔孟思想的仁啊、义啊,看成呆板的,忘记了时空、人事随时在变化这个原则,那根本就是书呆子,没有把书读通。所以要有学问,必须多读书,更要思考。

《汉书》的《霍光传》中,有一句评语说,虽然霍光「功高盖世」,但是「不学无术」。怎么叫不学无术?学问不够,所以应付变局的自处处事的方法就不够高明了。学问好,方法就有,智慧灵光,能够应变;换句话说,有了学问,就有方法。学问就是使你的思想增加,办法自然也就多了。

所以想「无敌于天下」,光坐在那里念慈悲博爱,然后打坐,就想成功,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这个「仁」,是方法的应用,使能达到福惠的目的,利己利人,利天下利国家利人类,这样就是「仁」的方法。

他说现在的一般人,既想「无敌于天下」,但又不走仁道的路线,这是对战国时候的情况而讲。每一个国家都要富国、强兵,在富国强兵之下,人民的生活必然困难。至于二者如何得兼呢?不是不可能,必须要有方法。他只是针对当时的情状而言,每一段历史,每一个时代,都有不同的变乱。

所以孟子说,这样的思想,「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」,等于手拿一个又热、又烫的山芋,不晓得赶快想办法,老是抓住不放。也就是说,不肯改变方法,实在太笨了,所以他引用《诗经·大雅》中的一个观念来说明这个现象,也就是这两句诗的意思。

老实讲,我们过去读《孟子》,觉得很没有味道,这些话好像都没有道理;尤其说到这里拦腰一刀,就砍断了,下文怎么样呢?下一句没有了,究竟说些什么啊?不知道。如果我们懂了战国时候的历史,再读他的文章,就非常有味道了。他下面正像佛说的,不可说不可说,只有当场听到的人会懂。因为孟子的学生们的记载没有把当时的社会背景配合进去,使得我们读经书读得很痛苦。如果这个经书配合历史一读,才晓得孟子的见解非常伟大,也告诉我们后人仁政道德的原则。所以经和史千万要配起来读,就是这个道理。

孟子的这一段话,我们断定他是在齐国的时候讲的,不过是在齐宣王时代还是在他儿子齐愍王的时候讲的,就不知道了。因为孟子也是见过齐愍王的,齐愍王后来侵略燕国,燕国后来又反攻,几乎把齐国灭亡。所谓田单反攻复国这一段故事,是在孟子以后几十年的事情。

那个时候齐国表面上很强,内部并不行仁政,是很有问题的。你懂了这一段的历史,然后看《孟子》这本书,才晓得他讲的话,真是一字千金,非常有分量。

#孟子与离娄 #南怀瑾全集
发表评论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