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如何修证佛法》水火风三劫,三界天人,宇宙的灾难,人类自身的灾难,心法与色法,人体的三界,无住、无著、无愿,心体及其作用,心、意、识,变化气质-k8凯发棋牌

当前位置:k8凯发棋牌首页>>南怀瑾全集>>《如何修证佛法》

《如何修证佛法》第18讲

本讲内容:1、水火风三劫;2、三界天人;3、宇宙的灾难;4、人类自身的灾难;5、心法与色法;6、人体的三界;7、无住、无著、无愿;8、心体及其作用;9、心、意、识;10、变化气质;

同学问:根据佛经的记载,三界天人还受火劫、水劫、风劫这三劫的威胁,那么,水火风三劫与修证的过程上,一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,这与唐宋以后道家的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,在层次上有无必然的过程和关系?

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要,我们一般研究佛学的,往往把与修证的关系分开,因此佛学走佛学的路,佛法走佛法的路,佛教走佛教的路。实际上,三位是一体的。

佛教讲天人宇宙的关系,至少到今天为止,比世上所有其他的宗教、科学、哲学都来的高明。佛教的宇宙观,尤其讲得非常好。今天科学的求证,等于在给佛教的宇宙观下注解。不过,其中尚有一些小毛病,比如拿世界观来讲,所谓东胜神洲、西牛贺洲、南瞻部洲、北俱卢洲四大洲,小乘的说法是以喜马拉雅山为中心,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,这个说法就有问题。如果以大乘华严世界观来讲,须弥山是个代名词,可以说是银河系统的代名词,这个说法就扩大了。这一点讨论起来很麻烦,但是真要谈佛法见地的话,就一定需要了解。

按照佛学的系统来说,宇宙间太阳系统中的世界无数,地球是太阳系统中很小的一个世界。色界天已超出了我们这个太阳系统的范围。无色界更远,更大了。至于欲界天,他的下层是畜生道,畜生道也包括这个世界上的生物。再下层是饿鬼道,有一类细菌也属于饿鬼道,鬼不一定是中阴身,有些是饿鬼道中的。人以上又有四天王天等等。

欲界的中心是忉利天,又称三十三天。为什么叫三十三天?因为它有三十三个单位,等于联邦组织。有些天则有天主,统率一切天人,有些是民主的,大家平等存在。人死后如要往生天界,非修功德善行不可;严格来讲,善行与禅定有关系。道家的观念以为善能生阳,恶能生阴。单以禅定来说,四禅八定就是由人升到天道的必经之路,三界天人表上已列得很清楚了。修定修到初禅,再配合十善业,可以升到某种天道,二禅以上亦然。

但是,这个宇宙是会毁灭的,地球上有三灾八难,除了水、火、风三劫外,尚有刀兵、瘟疫、俭灾等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二:

俭灾者,所谓人寿三十岁时,方始建立。当尔之时,精妙饮食,不可复得。唯煎煮朽骨,共为宴会,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,重若末尼,藏置箱箧而守护之。彼诸有情,多无气势,蹎僵在地,不复能起。由此饥俭,有情之类亡没殆尽。此之俭灾,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,方乃得过。彼诸有情,复共聚集,起下厌离,由此因缘,寿不退减,俭灾遂息。

又若人寿二十岁时,本起厌患,今乃退舍,尔时多有疫气障疬,灾横热恼,相续而生。彼诸有情,遇此诸病,多悉殒没,如是病灾,经七月七日七夜,方乃得过。彼诸有情,复共聚集,起中厌离,由此因缘,寿量无减,病灾乃息。

又人寿十岁时,本起厌患,今还退舍。尔时有情辗转相见,各起猛利杀害之心,由此因缘,随执草木及以瓦石,皆成最极锐利刀剑,更相残害,死丧略尽,如是刀灾,极经七日,方乃得过。

这个世间到了刀兵劫末期时,地球上的人类,随时在战争中,整个大地,草木皆可杀人,中子弹一来,辐射线的力量,草木自然可以杀人。

尔时有情,辗转聚集,起上厌离,不复退减,又能弃舍损减寿量恶不善法,受行增长寿量善法,由此因缘,寿量色力富乐自在,皆渐增长,乃至寿量经八万岁。

此劫过后,人类又忏悔,又做好事。

火劫来时,地球,以及太阳、月亮都毁了,太阳的热能整个爆炸,直到初禅天上层的大梵天。

火劫后,水灾起来,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二云:

云何水灾,谓过七火灾已,于第二静虑中,有俱生水界起,坏器世间,如水消盐,此之水界,与器世间一时俱没。

第二个劫来时,宇宙变成冰河,重新变成液体,直到二禅天的最高一层光音天。佛曾比喻由色界天到我们人间世,若丢一颗石头下来,经十二万亿年才达到,距离就有这么远。如果禅定功夫修到三禅天时,不会受火水劫的影响,但却怕最后一大劫——风劫。这时整个宇宙的功能,自然气化了,直到三禅天的最高一层——遍净天。只有四禅天不受影响。四禅天是舍念清净,以天人境界讲,是色界中的人。

人类本身来说,人的火灾,就是欲,男女的爱欲,贪、瞋、痴都是火。你禅定功夫再好,欲的压迫力量一来,就垮了。所以佛经上说:欲念重的人没有禅定,不得解脱,最后自己被欲火烧身,整个毁了。佛在世的时候,也有些弟子结果走上这条路。譬如某些人,血压高或者精神分裂,崩溃了,乃至身体整个发炎,就是禅定不能转欲的后遗症,也就是人身火灾的现象。

功夫炼得越好,修养越高的人,脾气越大。譬如当年的师父老和尚,不发脾气则已,一发就要命。徒弟犯了一点错,曹溪那么大的庙子,前院骂到后院,一路在骂,声音又大。固然这也是他的教育法,可是平时愈讲究修养的人,往往脾气发起来就越大。这也就是“水太清则无鱼”,不能容渣子,也是火灾之一吧!

水灾呢?就是贪爱。爱和欲程度不同,爱水滋生,很严重,非常的严重,二禅都抵不住。换句话说,你禅定功夫再好,那点情丝不能断,灾劫一来,照样垮掉。灾劫怎么来?并不是有个固定的时间,而是外缘一碰,依他起,就爆炸了。很多修持功夫很好的人,一个因缘一来就完了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话头,好好参去。

风灾是什么?气。所以道家密宗主张修气,你气脉不能归元,呼吸还有一点往来的话,三禅是靠不住的。有位同学曾问:呼吸停止,身上气脉走动的感觉还在,这是什么道理?而且动到几时才停呢?对,他讲得对,一般人只晓得讲气脉,不知气是气,脉是脉,到气住脉停,身上的气都充满了,才叫气住。所以身上感觉在流动,这是脉,要修到脉住,才能做到彻底的不漏丹。但还只能说是炼精化气,至于是否是四禅的舍念清净,还是个问题。

如果心理方面到达舍念清净,是否进入般若实相的空性呢?这又是一个问题。不能认为舍念清净就是空,这里面层次的差别很大。意识清净并不是空。好比蚂蚁由蚁洞所见的空,并不是整个天空的空。就像我们站在台北所看的天空,与观音山顶所看的天空是不同的,当然到了太空看太空,那就更加不同了。

我们学佛,理念上知道四大皆空,但你修证上做到了空没有?做不到,对不对?肚子饿了要吃饭,口渴了要喝水,你说口干了,不要喝水,因为四大皆空嘛!这时候你空空看!空不了的。所以讲四大皆空是原理,真要修持到四大皆空,非把四大一步一步修持转化了不可。有些人心念一清净,生理的压迫就来了,再不然就漏丹了,功夫越做得好越如此,因为静属“阴”,静久了,阴极阳生。当阳能生起,生理机能回转,虽是回转,如不能把地水火风都化掉,它就只有顺着自然的力量走。你能够把它转化,你的修持功夫差不多了。如果真要做这方面的修持,佛已在经典里都说了,只是我们看不出来罢了。

唯识学中,心法与色法对立,物质跟心理对立。实际上,心与物都是阿赖耶识的功能;阿赖耶识不是本性,受熏持种根身器,四大色法都是阿赖耶识同根的,在心所来讲,是把它分开的。比如我们意识上想飞上天去,第六意识可以,可是身体就不可以,所以说在心所是对立的。如果真修持到了,确实是可以转化的。

其次,色法又分三种:“极微色、极迥色、法处所摄色。”如果我们站在佛法唯识的立场来看,物质文明还在极微色阶段;光波可以说是极迥色;法处所摄色则是物质,但它是由精神所变的,这三个是三位一体,属阿赖耶识,就是心的功能所发出来的。

什么叫法处所摄色?就是法处所包含的色法,法的对立是意,精神的境界就是法,也就是说,精神的境界是法的范围。譬如我们做梦时,有一个身体,这个身体也是四大,做梦梦到被人打时,照样会痛,那就是法处所生的色。另有中阴身的色法,也就是法处所摄色,真讲起来,这法处所摄色,是阿赖耶识的带质境,带质境又分真带质与假带质的差别,修行不可以不知道。所以我们修行打坐,四大色身一点都没有转变,叫什么定力!那是不兑现的定力,那是意境上的幻相。所以做一步功夫,有一步的征验,也有一步的征候。因此,佛告诉他的公子做调息功夫,如果“心风得自在者,即得神通自在,真的能得定”,真是无比的快乐。

有些人打坐得一点清净的境界,就算是空吧!但身体的感觉还是没有去掉,而且有一点点在黑洞洞的桶里,离不开这个黑漆桶,忘记了《楞严经》一开始就告诉我们:不知色身,外洎山河虚空大地,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为何守这个空洞的,不相干的四大的身体呢?这里又有个问题,你越能够空得了,那股力量越会回转来,守在自己身体上。什么理由?为什么坐得越好时,身体感受越强?反而一些不修道的人,倒不会有什么身体的感觉。就是因为离心力越大,则向心力越大,物极必反的道理。

修道就是科学,随时都有问题,能解答了一层,修持功夫就进步一层,解答不了,就不能进步。所以佛经不要马虎地看过去,佛法都告诉我们了,只是我们没搞通而已。

“三界天人表”发给大家,等于点了大家,可是没有人注意;三界天人表重要得很,而且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每一层境界的修持,与我们现在的修持,都有绝对的关系。再拿我们人体来讲,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,身体也可分成三部: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人身的下段是欲界,欲界的乐由精生,精不下降则乐不生,气脉不会通。但是精一下降,非漏不可,如何下降而不漏,这就是看功夫了,你们可不要听了就自作聪明地乱搞,什么忍精、采阴补阳的,瞎搞一通,果报是很严重的。

人体的中部是色界,气修到充满了,气满不思食,光明一定来,眼睛闭着都是光明;但是魔境也跟着来了,就是光明中的幻相,这时如果认为自己发了眼通,那就完了,如果守住光明,还是落在色界。

眉间以上的是无色界范围,整个色身空了,绝对的无妄念。没有一点妄念是无色界,守住无色界,像无念一样,落在无色界,还是不对。

守无念堕无色界,守光明境堕色界,守快乐则堕欲界。所以密宗提出乐、明、无念,均衡、平等、平等。

真正要学佛证道是专修的事,是绝对的出世法,行愿可以入世与出世,这是属于心行上的事。如果要专求修证,非有一段绝对放下外缘,而去专修的时间不可。一个普通人,只谈变化气质一事,在生理方面,也非要十几年专修不可,而且在十几年中,还不能碰到一点障碍。唐宋以后道家云:“百日筑基,十月怀胎,三年哺乳,九年面壁。”对付色身气质的变化,起码三年的专修是绝对需要的,而且中间还不要碰到逆境。但是据我的经验,几十年来,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,可见修行之难。

大家共同的问题是,明知四大皆空,但空不了,碰到了缘,处处都在愚痴中。如同我的袁老师讲的:“五蕴明明幻,诸缘处处痴”,人人都犯这个毛病,口口谈空,步步行有。打坐时,气脉一来,马上被感觉牵走了,清净固然清净,实际上都在玩弄这个感觉。王阳明到底高明,他说:这些都在玩弄精神。佛经上说这是“戏弄精魂”,没有真正空得掉,感觉一来,平常的佛学都忘记了。

大乘佛学告诉我们三大原则:无住、无著、无愿。我们一坐起来,统统住在自己的境界,执着于空,想成道,想证果,以有所得之心,求无所得的果,当然都不成功。

《楞严经》告诉我们:性风真空,性空真风。身上的气脉是风,你一执着它就完了。后世的知识越来越多,什么奇经八脉,什么阴神、阳神,这些追求玄妙的想法,都是有毒的,这些毒药吃下去,又住、又著,搞了半天,一点用都没有。真正气脉是无住无著,完全空以后才能到。

说到这里,给大家看一封信,是一位中国老太太由美国寄来的:

老师:

奉事敬悉。所有知觉感觉都属心理状态,《楞伽大义》说得很清楚了。不过我觉得,无论任何情况下,只能没有感觉,如何能做到无知觉呢?我现在已找到了“他”,他高高在上,无形无相,只能在意境上有那么一点,甚至于一点都不是,但我信得过。

我在读《楞伽大义》,几个问题尚祈老师开示:意生身是否道家所谓的身内身?身外身是否性命双修?功成之后,破顶而出,身内身是所谓真人,不必破顶而出,可以隐显随心,所谓散则成气,聚则成形,意生身是不是这样?

在坐中三际托空时,并没有空的境界,只觉得心宽得和天地一样,甚至能包括天地,这种情绪并不能维持下去,念头来时马上破坏了。念起虽然不住,可是不能再恢复平静如初。以此余年作为废物利用,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,成败听之而已,说实在的,我并不想成仙成佛,只是很怕再入轮回,我正在研究八识规矩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此敬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安

这位老太太不讲气脉,有时好像要出问题了,她都能自己晓得解答。她的得力处,就是死死抱住一部《楞严经》。我曾告诉她,因路途遥远,无法知适时指导她,有问题向《楞严经》上面找。我们做功夫往往被气脉、境界困住了。《楞严经》上说:“性风真空,性空真风”,大家都没有去体会。

总之,要逃过水火风三灾,必须转变色身,要进入禅定的境界,也非要把身上的四大整个转化不可。

一幢房子盖好后,到头来是什么东西毁了它?风吹雨打日晒,人体内部也是一样,四大不调整好,就不能平安,更不能得定,由四大所发生的病态,可真多了,要特别注意。

现在我们来看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《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》:

本地就是真如本体,唯识把整个心体分成八个部分表达,所以叫做八识。其实是讲一个心体,所以叫本地分中的意地。分,就是这一部分。为何说“第二”?前面五识是第一个范围,意识是属第二个范围。

“已说五识身相应地”,五识身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识,与心地相应。

“云何意地?此亦五相应知”,这中间有五个现象应该知道。

“谓自性故,彼所依故,彼所缘故,彼助伴故,彼作业故。”唯识学是科学的,我们要把它作为自己求证用功之用。

“云何意自性?”唯识经常用“自性”两字。至于我们常看到的“无自性”,是说没有独自永恒存在的性质。一般人看到无自性,就以为唯识是反对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。错了,因为中国文字辞汇不够,这个性是性质、性能的性,不是明心见性的性。所以,云何意自性的“自性”,是指意的本身的性质。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第六意思自己的性能如何。弥勒菩萨说:“心、意、识”三样,严格讲起来,这三者都属于意识作用,就是意识自己的性能、性质。

什么叫“心”呢?心,谓一切种子所随依止性,比如一个母亲生下十个子女,每人个性、思想、脾气、健康各不相同。遗传增上缘是因素之一,另外是自己前生的种子带来的。如有人天生特别聪明,是前生这一部分的种性重,一切种子都跟随着在轮回中,始终不断,互相关联,这个功能在唯识中叫心的作用。

“所随依附依止性,体能执受,异熟所摄,阿赖耶识。”这还是讲心的作用,第一句,这个功能所依止的,跟着发挥了作用。所以有些人天生爱读书,有些人不爱,硬逼也没用,因为他的种性不向这里发展。有人说过:“书到今生读已迟”有点道理。不过这一生还是应该读书,留给来生用,带点种性来。心的体用能够执受,永远抓住这个功能。异熟就是果报,异地而熟,异时而熟。为什么我变成了我,他变成了他,各人种性不同,因果轮回叫异熟。

我们推开弥勒菩萨的话不论,只说什么叫心?这里所谓的心,就是子思在中庸所讲的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”,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,每人不同,这个就是心,应该归到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作用。

什么是“意”呢?谓恒行意及六识身无间灭意,这个属于意,意是心意识。禅宗祖师说参话头时,离心意识参,参出来的才是般若的道理。所谓意识状态,就是一个人的思想,所构成习惯性的现象,意识形态可构成职业病,做官做惯的人动辄打官腔,他的意识已构成了心理行为。又比如学佛的人动不动就阿弥陀佛,这也是意识形态构成的习惯性。

这里讲恒行,心理行为经常有依止性,就是意识的作用。六识身就是前五识起意识分别,它无间灭,像流水一样。

什么叫“识”?谓现前了别所缘境界,任何事一到你面前,不须用心判别,你就很清楚知道了,这是识的作用,弥勒菩萨分析得非常精详。当我们一打坐,腿刚盘起来的一刹那,心念很清净,不久就不安祥了,在自己里头做起功夫来,这个做功夫就是心的作用,是阿赖耶识种性的功能,要认清楚。

么是意的作用呢?觉得妄念清净了,晓得那一念清净的那一点作用,就是意的作用,它是无间灭的,一个个波浪很密切的接上来,自己并不知道,所以做不到能断金刚般若。此时我们的识在哪里呢?腿一盘,一刹那间很清净,心的作用来了,心自然而然会接受这个境界,会认可这个境界,去设法保持着。心和意都来了,然后还有个作用,识也就在这儿;这一下很清净——这就是识。学禅不通教理,“心”、“意”、“识”分不清楚,认为静坐好就是功夫,实际上,教理通了以后就知道,静坐得再好,也还是在意识状态。这三点要认清楚,佛经里头宝贝实在太多了。

“次随顺功用为先,身语业风转故”,我们讲话,我们的身体作用,就是这股气的作用。这股气是根据道家的说法讲的,以佛家来说叫“业风”。这是业力所生,是四大风力的关系,所以身业、语业就是这个风。儒家讲: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,气质是实际的东西,不是空洞的理论。换句话说,学问修养高了,生理都会转变的,一步有一步的效验,一步有一步的征候,这是无法自欺的。

#如何修证佛法 #南怀瑾全集
发表评论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