律二十二明了论-k8凯发棋牌
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
小乘律
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
陈三藏法师真谛译
律二十二明了论
正量部弗陀多罗多法师造
如本二十二明了论。能分别解释律所立名。我今当说。
偈曰。毗尼毗昙文所显。与戒及护相应人。
释曰。由对治上心惑。应说诸护数量。三界上心惑。有二百九十四。是彼所起。非护亦有二百九十四。为对治。彼有善及无覆无记。诸护合有五百八十八。是人与此对治护相应。复有别释。欲界上心惑。有一百三十七。从此随一上心惑。能染污眼根地。于第四心及初至心。此眼根不护。有一百三十七。如眼根。耳根亦尔。鼻舌身根不护。各有二十五。如眼耳根。意根不护亦尔。有一百三十七为对治。彼应知。二品护合。有九百七十二。色界上心惑。有八十六。从此随一上心惑。能染污眼根地所生不护。有八十六为对治。彼二品护各有八十六。耳根意根不护二护亦尔。色界身根不护。有十四能对治。彼二品护。各有十四。无色界上心惑有七十一。从此随一上心惑。能染污心地所生。不护有七十一为对治。此二品护。各有七十一。三界护合。有一千六百五十八。是人与此对治护明相应。
偈曰。诸佛所赞修三学。不看他面我当说。
释曰。若人与如此等护相应。此人能欢喜如来。由二功德相应故。是故诸佛赞叹此人。修三学者。于诸佛正法。正学有三。谓依戒学依心学依慧学。此三学生起。位在忍名相世第一见地修地中。或依三业道立三学。或依道分立三学。或依三藏立三学。或依三法身立三学。由此义。是人于名句字义及正行。心明了无疑。是故自在不系属他。故说不看他面。略释如此。因前所说护约。正业正语正命。更释此人功德。
偈曰。明八戒护九十六。分别差别义相应。
释曰。云何八。明了戒约道三分。分别为九十六。戒本有二种。谓身业口业。云何分别。此为八。此中身业有四种。一离杀生。二离偷盗。三离邪淫。四离非摄。口业有四种。一离妄语。二离破语。三离恶语。四离非应语。此八种业。由身由口由心。若自受有二十四。若教他受。亦有二十四。若见他受行。生随喜心。亦有二十四。若自行先所受。亦有二十四。此四二十四。合成九十六。复次身四种邪业。若由无嗔无痴善根所离成八。说名正业。口四种邪业。若由无嗔无痴所离成八。说名正语。身口八邪业。若由无贪所离成八。说名正命。若自受令他受。见他受行生随喜。自行先所受。各二十四。约圣道分判此八。明了戒合九十六。是人与如此等戒相应。
偈曰。倍二十一千福河。流善法水洗除污。
释曰。云何倍二十一千福河。成四万二千福河。律中如来所立戒。有四百二十。于婆薮斗律。有二百戒。于优波提舍律。有一百二十一戒。于比丘尼律。有九十九戒。此四百二十戒中。随一一戒。各能生摄僧等十种功德。一一功德能生十种正法。谓信等五根。无贪等三善根。及身口二护。合成四万二千福河。由此福河。恒能洗浣破戒垢污。余义在波罗提木叉论中应知。
偈曰。解戒五相九毗尼。
释曰。如诸佛所立戒。于一一戒中。应了别五相。一缘起。二起缘起人。三立戒。四分别所立戒。五决判是非。此中初波罗夷缘起者。于鞞舍离国。由饥饿难事为缘起。起缘起人者。是须陈那比丘。立戒者。若比丘共余比丘。于学处至得同命。未舍戒不显自身羸弱。更行淫欲法。乃至于雌畜生。犯波罗夷无共住。分别所立戒者。此中何者为比丘性。谓依圆得至得。乃至由犯此罪不得共住。决判是非者。此中比丘于三处犯波罗夷。乃至说戒究竟。于一一戒。应知皆有五相。若人能如理了别此五相义。此人必定能解九毗尼义。何者为九。一比丘毗尼。二比丘尼毗尼。三二部毗尼。四罪毗尼。五惑毗尼。六有愿毗尼。七无愿毗尼。八一处毗尼。九一切处毗尼。比丘毗尼者。如故意出不净。如此等相罪。但属比丘毗尼。比丘尼毗尼者。如独行。如此等相罪。但属比丘尼毗尼。二部毗尼者。是二部所学处。如初波罗夷。如此等相罪。属二部毗尼。罪毗尼者。八缘起所生诸罪。如法对治除灭。惑毗尼者。三界五部或九。永断智及灭。有愿毗尼者。是十种学处。无愿毗尼者。是正羯磨竟时。四万二千学处并起。一处毗尼者。如受戒洗浴等事。一切处毗尼者。谓一切时应共学处。若人能如理了别此九毗尼义。此人必定能解五部等义。
偈曰。解罪五部八缘起。
释曰。律中说罪有五部。第一波罗夷部。有十六罪。第二僧伽胝施沙部。有五十二罪。第三波罗逸(羊逆反)尼柯部。有三百六十罪。第四波胝提舍尼部。有十二罪。非四部所摄。所余诸罪共学对。及婆薮斗律所说罪。一切皆是第五独柯多部摄。若人能如理了别五部罪。此人必定能解八缘起所生罪。罪生起因有八种。一有罪从身生不从口意生。如不闭户共非大戒眠等。二有从口生不从身意生。如善心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等。三有从意生不从身口生。如心地诸罪。四有从身口生不从意生。如善心为男女行淫使等。五有从身意生不从口生。如故心出不净等。六有从口意生不从身生。如染污心对女人说显示淫欲语等。七有从身口意生。如有染污心为男女行淫使等。八有不从身口意生。如先对人说大妾语。彼人不解。此人已对治三方便。后时彼人若追解其语。此人即得波罗夷罪。若人能如理了别八缘起所生罪义。此人必定能解七罪聚等义。
偈曰。解七罪聚五布萨。
释曰。律中说罪聚有七。一波罗夷聚。谓四波罗夷。二僧伽胝施沙聚。谓十三僧伽胝施沙。三偷兰遮耶聚。谓一切三聚不具分所生偷兰遮耶。四尼萨耆波罗逸尼柯聚。谓三十尼萨耆波罗逸尼柯。五波罗逸尼柯聚。谓九十波罗逸尼柯。六波胝提舍尼聚。谓四波胝提舍尼。七非六聚所摄罪。及六聚不具分所生罪及学对。如此一切入过毗尼聚摄。若人能如理了别七罪聚义。此人必定能解诵波罗提木叉布沙他。布沙他时说波罗提木叉有五种。一诵波罗提木叉缘起。二诵至四波罗夷。三诵至十三僧伽胝施沙。四诵至二不定法。五广诵乃至戒尽。若人如理能了别五布沙他义。此人必定能解四失四得义。
偈曰。解四种失及四得。
释曰。于佛正法中有四种失。一戒失。二行失。三见失。四命失。此四失胜相云何。是破戒处破戒人。于佛正法中为修见谛行。是人不可拔济。譬如树叶已萎黄不得久住。是名戒失。行见命失相。应知亦尔。四得者。谓戒行见命极清净。彼清净以五根为体。能感三根。是彼极清净如前所说。如此等处。若人能如理了别。此人于律则明了。不看他面。
偈曰。能善简择罪三角。
释曰。此二或名三角。或名三道。此二是二不定。名诸罪三角。三道故不定者。于此中诸罪不定。譬如不定聚。能通一切罪中。故说不定。譬如第四定。是不定诸罪因故。故名不定。何以故。一切罪部聚。说缘起所生。于中皆具足。有余师说。此二不定似律本义。律余文句皆为释此。若人于二不定中。能摄应律义。从此二所生罪。于律中能显。是名能善简择罪三角。若人能如理了别罪三角义。此人必定能解想真实义。
偈曰。解想真实立学处。
释曰。律中说学处有二种。一想学处。二真实学处。复有想真实学处。此中若人犯一戒观察彼意后。方分别此罪从想生起。此罪从真实生起。此罪从二生起。此中如于初波罗夷。有想有真实。若人至痴狂法故不觉触。或由正思惟不啖触味。于非道起道想。于道起非道想。啖触味。此中约想判罪。于女男黄门人非人畜生下门女根及口中。起颠倒想。此中约真实判罪。由此道理。于二判罪亦尔。于我所立波罗提木叉论中。从一切学处。想罪及真实罪。悉摄显在此义中。为离繁文是故略说。
#佛藏 #四库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