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般涅槃经疏-k8凯发棋牌

丈夫具足四法乃名丈夫。若无四法行同畜生。大论亦云。人头鹿鹿头人(云云)。如御马者。以此四种法释能调。利钝不同。如快马见鞭钝马痛手。利人说生。钝说老死。如大论野干(云云)。云何天人师第九号。梵云舍多提婆魔[少/(兔-、)]舍喃。有十二复次。初两复次释师。次五复次释天。并用胜义释天。次四复次释人。言骄慢者。非恶骄慢。欲立丈夫弘护三宝。复能破慢。次一复次总释天人师如文。云何名佛释第十号。前释名后叹德。梵云佛陀耶。亦云佛陀四耶。此翻觉者。亦言教寤。前缘觉者。亦同此义故觉应是正。如支佛翻为独觉。不言独教。地人云自觉觉他。复言他觉此太烦矣。婆伽婆下释第十一。或谓是世尊彼此之异。何者前列章云世尊释章释婆伽婆。故知是也。此恐不尔。世尊梵云路伽那他。此称世尊。龙树释婆伽婆为四。一能破烦恼。二有功德。三巧分别。四好名声。今具四义。初一复次释破烦恼。次一复次释有功德。三一复次释巧分别。四一复次释好名声。初是释破烦恼可见。次又能成就下。释有功德成就善法正是功德。三又能善解下。释巧分别。四有大名闻下。释有声名。余三复次属释功德。当知婆伽婆有无量功德。功德据内。世尊者为世所尊。此即据外。今将婆伽婆代世尊。非即名世尊。文有二义。前七释四义。后一复次劝修。善男子何故下。是二念佛因。欲明得果谓久修因文为二。前征起次正释。释中二。先明六度四等为因。后明五十四心为因。于中云无为心者。非谓常住。谓无所为作。无心无无心双舍此二。非但无心亦无无心无无记心。光宅云。常住佛果有二无记。一知解无记。二果报无记。即违今经。修因之时尚无无记。云何佛果犹有无记。无报心者不求果报。不住心者无住着。无常心者无所定执。无多少心者不厚此薄彼。界知心者分别诸法各有界分。生界知心者即生灭界。住界知心者知常住不灭界。自在界心者于常无常皆悉不生通达自在。生界者知俗。住界是知真。自在是知中。云何念法下。第二念。旧云。二先念别体法。唯此正法下。念一体法。今不尔。文云。最上最妙能令众生得现在果。若准藏通。能得现果而非上妙。别是上妙。而非现果。动经无量阿僧祇劫。唯圆上妙。能得现果。当知是圆一体之法。云何念僧下。即第三念。旧亦为二。先明别体事和僧。不可睹见下。次明一体理和僧。今明不尔。文云。受正直法。三教非直。唯有圆僧是正直法。云何念戒。是第四念。虽无形色而可护持者。或谓以为无作之戒。自有三释。一云。僧祇部谓无无作色故自无无作。无作亦无色。但有其心。故言而可护持。二萨婆多。谓无作是色。即数人所用故自有无作。而复有色色非质阂而有。无教假色故须护持。三昙无德部。成论所用无作是非色非心。如此等说并是争论。乃是小乘自论有无。大乘之中都不明此。故上文云有漏之法。凡有二种谓色非色。非色。法者。心心数法。色法者。地水火风。何时云有无作色耶。云何念施下。第五念。谓修善因。言杂华者。观佛三昧海经云。我于杂华已为普贤贤首等说。此土无杂华经唯有华严。或谓别有杂华不来此土。一云观佛三昧云。杂华者是华严。云何念天下即第六念。或谓当果第一义天。今谓不尔。通念诸天直是念天不云当果。当果天与前佛果无异正是通念。此世天境随义别立故名为天。善男子下。即大段第二叹经文为二。初尽此卷叹经生善。后两卷叹能灭恶。初生善文为三。一正叹经。二叹弘经人。三叹兴衰。此三次第者。良由五行能显于道。复有亡身弘道之人。人弘故兴不弘故衰。初正叹经又二。初如来叹。次迦叶领。初佛叹中云十二部经所不及者。二解。一云小乘十二部。二云大十二部。亦不及涅槃大乘方等当机故胜。又涅槃之中有十二部。十二部中未必有涅槃是故胜也。今明圆经胜于历别十二。迦叶白佛下。是第二领解。从世尊以何义故下。第二叹弘经人。文为三。一问二答三领。问如文。次佛答叹菩萨。有十三不可思议。一能发心。二受生死苦。三受地狱苦。四旋还赴救。五终不退转。六度生死海。七能称量生死。八能说常住。九生死不恼。十在胎不乱。十一于法不吝。十二远离十恶。十三忘于功用。不思议者。旧云人所不测。是义不然。如人间事咸所不测。岂可以此乱于圣贤。今明三谛相即不可以一二三思。心行处灭。亦不可作三二一说言语道断。虽列十三实非是数名不可思议。初不思议中云。无有人教自能发心者。缘真发心则堕声闻。理须人教缘俗发心则堕分别。须境教之皆不得称不可思议。若缘中道三谛相即则非真俗。不从人境故言无人教者。明了佛性故言自发。不杂名精。入流名进。地狱是举生死果。诸结是举生死因。累劫为此因果所烧。今了生死即是涅槃。又了诸结即是菩提。非复二边故名为一。动寂不坏故名决定。烧身碎首无非正道。内不舍道外不求救。此约三谛发心明不思议。与止观中发心意同。次第二不可思议。文云。所见生死无量过患。非诸声闻缘觉所及。不生厌离者二乘但知分段少分。而不知于变易过患。菩萨过之故言不及。即俗真中故言不厌。即中真俗故言不离。约照三谛智明不思议。此与止观安心意同。第三不思议。文云。受地狱苦如三禅乐者其文甚略。亦应更言受三界苦如涅槃乐。此约三谛上障。明不思议。此与止观通塞意同。亦似大慈。第四不可思议。文云。如长者救子。宅譬中道故言旋还。烧譬于俗故言火起。出譬于真故言出舍。此约三谛行明不思议。此与止观真正悲心意同。第五不可思议。文云。见诸众生厌生死过退为二乘。菩萨不尔知生死常不见其过。知涅槃近不退取小。此约三谛证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道品意同。第六不可思议。文云。圣人神通譬体法智。修罗长大譬次第智。人无两种而能得度譬圆教智。非通非次即圆智度。此约三谛位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次位意同。第七不可思议。文云。藕丝悬山一念称量生死者。即是称量。一中无量。无量中一。非一非无量。是约三谛法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妙境意同。第八不可思议。文云。无常乐我。说常乐我者。随病说药逗会得所。此约三谛教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中对治意同。第九不可思议。文云。不溺不烧者。虽在生死不为所害。第十不可思议。文云。在胎不乱者。前是死不能灭。此是胎不能生。此约三谛报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中安忍意同。第十一不可思议。文云。菩提与心皆不可说。说之无吝。此约三谛说默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中通塞意同。第十二不可思议。文云。从身离身等(云云)。此约三谛业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中破法遍意同。第十三不可思议。文云。终不说言我破烦恼。此约三谛无能无所。明不可思议。此与止观中离爱意同。此经明初心菩萨未入位时不可思议。意与止观圆教菩萨十观相应故用释此文云。慧不能破火不能烧。他云如是实法元用实慧。是一心故故不能破。相续之法即是两心。前灭后起故能破惑。复伐于慧。若断惑已无所攻伐。故于实法而不能断。然此中叹菩萨弘经何须假实。但是推求慧不可得故言慧不能破。倒如求贪痴不可得故。故无贪痴。又生来生灭灭不能灭。灭来灭生生不能生。又生若是常生不应灭。灭若是灭灭不应灭。诸法例尔。此中直叹一切诸法皆无所有。智慧亦然不存其相。三迦叶下领如文。世尊无上佛法下。第三叹兴衰。又四问答。一释尊佛法。二迦叶佛法。三一切佛法。四重结释迦佛法。初问答。问如文。答中二。先明修五行则兴多犯戒则灭。次迦叶复白下。明迦叶佛法。亦有问答。初问又二。先领旨次问。初文者贤劫经云。迦叶佛法住世二十年。今言七日。答七日之时与佛在无异。七日之后佛法讹替不如在时。二十年者。明住久近。迦叶如来下。第二问又二。先难定有不。次双难。佛答为二。先泛明有灭不灭。次正答所问。初泛答中又二。先许。 #佛藏 #四库全书
发表评论
投稿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