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-k8凯发棋牌
5.将相似论作为组成新的方剂的认识方法曾治一人,女,50岁。严重失眠两年多,始予镇静催眠之西药尚能入睡片刻,但近半年来,虽遍用西药与中药安神养血、平肝泻火、疏肝解郁之剂不效。邀余诊治。询其病史,云:由于工作长期繁忙,加之又长期精神不够愉快,致使逐渐烦躁失眠。再询其证,云:除严重失眠外,并见胸满气短,时时叹气,头晕乏力,烦躁不安。综合其证,思之:病发于郁,郁者,当调气疏肝。乃予疏肝调气之剂十余剂,寸效不见。再思历代医家曾有思郁宜补之论,乃改用归脾汤7剂治之,不但不效,反见加剧。不得已,乃告患者另请高医治之。数月之后,患者又邀余治。云:诸医之药均无微效,请再处方以试之。正在此时,一医来访,并云:近治一高血压病患者,遍用养阴平肝,清肝泻火之剂不效,不得已,在上方中加入了黄芪一味,不曾想到患者诸证却明显改善,血压亦随之下降,为此曾遇数医的非议,请师一解。答日:黄芪乃补气升阳之品,高血压病大多为肝阳上亢所致,因此高血压病大多不可用黄芪。此证原用平肝泻火之所以不效者,恐为过用寒凉之品郁其阳气所致,所以此时稍予黄芪之甘温,以助郁阳之升发,则清阳可升,浊阴可降,而病解。该医走后,我对以上失眠患者的治法,亦顿然而悟,此患失眠之所以久治不效者,乃前用诸方中舒者不补,补者不舒耳。再察其脉弦而大,乃处补中益气与六味地黄合方。服药2剂,竞睡眠达8小时,又服20剂,愈。
6.将相似论作为发现药物新的功用的方法清代以前对茯苓之赤、白与皮的功用不同,虽然稍有论述,但很不深刻。至黄宫绣著《本草求真》一书,应用相似之理才阐述明白。他说:“茯苓,色白入肺,味甘入脾,味淡渗湿。故书皆载上渗脾肺之湿,下伐肝肾之邪,其气先升后降。凡人病因水湿而见气逆烦满,心下结痛,呃逆呕吐,口苦舌干,水肿淋结,忧恚惊恐,及小便或涩或多者,服此皆能有效。故人四君,则佐参术以渗脾家之湿,入六味,则使泽泻以行肾邪之余,最为利水除湿要药,书日健脾,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;又日定魄,即水去而魄自安之意也,且水既去,则小便自开,安有癃闭之虑乎?水去则内湿已消,安有小便多见之谓乎?故水去则胸膈自宽,而结痛烦满不作,水去则津液自生,而口苦舌干悉去。惟水衰精滑,小便不禁,非由水湿致者切忌,恐其走表泄气故耳。茯苓有赤、白之分,赤人小肠,白入膀胱,白微有补,赤则止泻湿热,一气一血,自不容混如此。至皮岢治水肿腹胀,以皮行皮之义。”
(二)将相似论作为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
1.伤寒、温病、温疫
(1)高热不退以时气相似之理推知其为寒包火证,予解表清里始安。
曾治患者李×,男,45岁。一个月前突然恶寒发热、头痛身痛。先予西药治疗一周不效,乃改请中医治疗。医云:近世有人死抱住《伤寒论》一书不放,实际临床上没有一例伤寒,所以只能用银翘散加减治疗。并拟银翘散加减方十余剂治之,药后发热不但不减,反而更甚。患者又易医治之。云:患者体温39.5℃,如此高热怎可用银翘散,只可予白虎汤。服药4剂,诸证仍不见减。邀余诊视。察其证见恶寒发热,头痛身痛,无汗烦躁,脉浮紧而数。乃云:此乃伤寒表寒闭郁至甚之大青龙汤证也。处方:麻黄18克,桂枝9克,杏仁9克,甘草6克,生姜9克,大枣12个,生石膏15克。
1剂后,全身汗出,体温降至37.5℃。乃以半量再服1剂,愈。
某医云:前医曾说当今只有温病而无伤寒,而老师却用伤寒之方取效甚速,其故为何?答日:此病发于小寒大寒之间,乃时令之寒所加所致,根据相似之理辨知其为伤寒无疑,表寒者当予辛温解表,故以大青龙汤一剂得愈。
(2)肺炎咳喘以时令相似之理辨知其为凉燥犯肺,予杏苏散加减而愈。
曾治患者张×,男,8岁。咳嗽阵阵而作,喘而气短,平卧时加甚一个多月。某院诊为肺炎。始予抗生素治疗无功,继又配合中药麻杏石甘汤仍无效。查其体温37.8clc,鼻翼微见煽动,口鼻微干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又思本病正发于秋季,相据相似相应之理,诊为凉燥犯肺,内伏微饮。治拟杏苏饮加减。处方:杏仁6克,紫苏9克,半夏9克,陈皮6克,茯苓6克,枳壳6克,前胡6克,葛根lo克,甘草3克,桔梗6克。服药l剂,发热即消,喘咳大减。继服2剂,愈。
2.内科
(1)口眼喁斜以春夏相似相应之理辨知出其为阴血不足,风邪外客,予养血祛风始安。
曾治患者陈×,女,成。口眼喁斜一个多月。前医以针灸、理疗与中药牵正散、乌药顺气汤加减治之不效。细审其脉浮,口微干,左眼不能闭合,口涎时时从口角流出。根据春夏相似相应之理,审其病发于夏初春末,知其为血虚风热外客,予养血祛风法,一剂减,6剂愈。
(2)贫血尿血以昼夜相似相应之理辨知其病在血分。
曾治患者苏×,男,12岁。一年多以前即经常感到疲乏无力,自汗盗汗,尿有时呈酱油色,五个多月以前转入某院进行治疗。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。中、西药混合治疗一直不见效果。审其面色咣白无华,自汗盗汗,尿血仅发生在夜间,脉弦而大。根据相似相应之理,综合脉证,诊为气阴两虚为本,瘀血阻滞,湿热下注为标。拟用补气养血,凉血活血,燥湿清热。服药6剂,精神增加,盗汗自汗减少,尿血消失,继服40剂愈。
3.妇科
(1)崩漏数年以相似相应之理辨知其病为脾肾俱虚,予脾肾双补,益气养血而愈。
曾治患者苏×,女,成。子宫出血数年,冬重夏轻,今年人冬以来,血出尤甚。某院以大量的输血与中、西药联合治疗,始终不效。审其脉虚大弦紧,面色皓白微露黄意,并见神疲乏力,言语低微,腹痛喜按,趾指厥冷,形体消瘦。因思冬在闭藏,其相似相应在肾,命门火衰,闭藏失职。脾者,后天之本也,运化不足,摄血失统。故治宜补后天,益先天,养血益气。处方:黄芪15克,当归10克,川芎10克,熟地10克,党参10克,白术10克,茯苓10克,炙甘草10克,麦冬10克,附子10克,淡大芸15克,肉桂10克,半夏10克,鹿角胶10克,芡实10克,生姜3片,大枣5枚,阿胶10克。
服药2剂后,腹痛崩血大减,食纳增加,精神改善。继服4剂,崩血停止,为巩固疗效,又服20剂,愈。
(2)曾治患者林×,女,26岁。月经失调,时或月经淋漓不断6年多。此次月经提前十几天,至后已十数天不止。前医除西药外,并先后应用过中药丹栀逍遥散,少腹逐瘀汤,胶艾四物汤,芩连四物汤、归脾汤、升阳举经汤等进行治疗,然多不见效果。细审其证,脉见弦涩不调,少腹满痛,午后至夜间加剧,胸胁苦满,乳房胀痛,头晕头痛,五心烦热,尿热尿痛。因思此乃肝郁血虚,郁而化火之证,然午后至夜间腹满尤甚,结合相似相应之理,应为脾肾虚寒。故治拟养血疏肝,佐以温肾之品。处方:丹栀逍遥散去生姜,加干姜、肉桂、生地。2剂后经血止,他证减,继服一月诸证消失,愈。
4.外科
(1)胆囊切除术后疼痛不能收口一月,以相似相应之理辨知其为肝胆气郁,寒凝血滞,予疏肝理气,温经活血,愈。
曾治患者朱×,女,64岁。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,局部一直疼痛不止,昼轻夜重,切口一直不能愈合。前医始以大剂抗生素无功,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7剂亦无效。细审其除疼痛外,并见切口部有少量脓汁不断排出,头晕恶心,心烦腹满,体温38℃,舌苔白,脉弦紧而数。综合脉证与相似之.理,知其为肝胆气郁,寒凝血滞,热毒蕴结之证。治拟疏肝理气,温经活血,佐用解毒清热。处方:柴胡lo克,半夏10克,党参10克,黄芩10克,干姜3克,大枣5枚,当归10克,赤芍10克,香附lo克,乌药10克,败酱草40克。服药2剂后,发热消退,腹胀减半,创口脓汁消退,继服6剂,诸证消失,愈。